企業個案分析架構簡介

 

第一章        緒論

一、公司介紹及其願景與目標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含研究問題)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四、研究架構   

 

第二章   外在分析與機會及威脅認定

一、環境分析:外在環境分析主要分為科技面、政策面、經濟面、文化面

1.          科技面:科技改變步調加快,產品壽命縮短,研究發展費用大增,安全法規增多。以上因素對公司所處之產業之影響。

2.          政策面:管制企業及行銷活動的法令增多,政府機構執行法律更為積極,利益團體影響政府立法。以上因素對公司所處之產業之影響。

3.          經濟面:主要總體經濟指標,景氣概況,各產業概況,物價與金融概況,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之變動等因素所帶動之市場需求變化。

4.          文化面:生活水準與生活品質,消費者保護運動,對企業倫理道德要求升高,文化及次文化之變遷。以上因素對公司所處之產業之影響。

二、產業分析:主要為產業發展情形、產業成長、產業結構、成本結構以及產業的發展趨勢

1.          產業發展情形:產業發展階段、產業發展現況與概況、產業競爭力。

2.          產業成長:可以從國民所得、民間消費支出與銷售量的成長率來看。

3.          產業結構:以波特五力分析探討產業的現有競爭者、潛在競爭者、供應商及消費者力量以及替代品的威脅。來看此產業未來獲利率成長或者衰退。

4.          本結構:如何安排價值活動、價值鏈。

5.          產業發展趨勢

三、顧客分析

1.          市場區隔

2.          顧客購買動機

3.          顧客尚未被滿足的需求

四、競爭對手分析

1.          現有競爭對手

2.          潛在競爭對手

由以上四個分析來整理出關鍵成功因素和機會與威脅並加以分析。

 

第三章   內在分析與優劣勢評估

一、策略架構:個案公司簡介、現在策略說明

1.          7W介紹來說明此一公司。

2.          現在策略說明:產品線廣度與特色、目標市場區隔與選擇、垂直整合程度、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地理涵蓋範圍、競爭武器。

二、經營績效分析:變現力比率、資產管理能力分析、負債管理能力分析、利潤比例分析

1.          變現力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2.          資產管理能力分析存貨週轉率、平均收現期間、固定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

3.          負債管理能力分析負債比率、賺得利息倍數

4.          利潤比例分析銷售利潤邊際、總資產報酬率、普通股權益報酬率

5.          杜邦分析

三、組織與管理政策分析經營哲學、組織結構(改革與演進、組織架構)、股權結構、行銷政策、人力資源政策、股利政策

1.          經營哲學此公司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

2.          組織結構此公司的組織架構之改革演進、組織架構圖

3.          股權結構此公司的各投資人、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的持股比率

4.          行銷政策此公司的4P(產品、價格、通路、推廣)的策略

5.          人力資源政策此公司的人力甄選、考核、培訓、激勵

6.          股利政策分析此公司的每股盈餘及發放股利之情況

四、策略困擾分析綜合以上分析,分析出此公司的實際策略與理論策略間的矛盾與差異,並找出其經營問題

由以上四個分析來整理出優劣勢並加以分析。

 

  五管績效評估分析

一、F財務管理績效評估分析

二、M生產管績效評估分析

三、S行銷管理績效評估分析

四、H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估分析

五、R研發創新管理績效評估分析

 

   綜合分析

 

一、根本策略分析:依照公司現行情況及市場概況來分析穩定策略、成長策略、縮減策略、综合策略等四種策略是否能被此公司採用,並說明其原因。

二、競爭策略分析:透過競爭優勢(低成本、差異化)與競爭範圍(廣、窄)來分析此公司的競爭策略。

三、營運策略分析

1.  行銷策略:目標市場、地理涵蓋範圍、產品策略、定價策略、推廣策略(廣告、促銷、品牌)

2.  製造策略:提昇品質、降低成本、製造程序合理化。

3.  財務策略:投資策略、融資策略、股利政策。

4.  服務策略:諮詢、保養、維修、抱怨處理。

5.  人力資源策略:增聘人員、薪資獎勵制度、教育訓練、知識庫的維護。

6.  資訊策略:e化相關策略、資料庫管理策略。

7.  組織策略:組織單位之增減及增加單位負責事務。

8.  控制策略:績效衡量

 

   問題認定與說明
了解此公司內部、外部的各種情形以及組織過去的決策、活動,做為基礎來檢討組織中不合理的地方,以及應該如何改善,或改變的方向與對策,依照重要性排列以下六小節。

一、問題認定(分迫切問題與不迫切問題主要與次要問題)

二、主要迫切問題

三、次要迫切問題

四、主要不迫切問題

五、次要不迫切問題

六、要因分析:目的在於找出問題的成因,將較大的問題透過一層層的分析,分解成較小、較易解決的問題。可以清楚瞭解問題的根源,以作為往後策略發展的重點或改善的依據。

 

   綜合上述分析後對公司之建議策略

 

一、由分析而得到的待決策的關鍵點的認定:(依問題點或關鍵點之重要性排列,至少七案且五管皆俱,可與二、三、四、五相結合,逐案進行)

二、策略方向的認定:除維持現狀外,針對每個問題至少提出三項以上能改善問題或促進公司成長的解決方案 (每個方案都必須實際可行)

三、可行策略的發展與策略方案的評估與選擇:針對每個問題所提出的策略方案,評估其所需成本與帶來的效益並選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以形成決策(若決策非單一方案,說明其為在何情況下之優先順序如主選方案、輔選方案、備選方案)。

四、行動計畫:實施決策之時間,內容與方法。並指定執行及控制單位。

五、理論基礎:針對每一決策,提出此決策之理論基礎並加以說明,如經營策略,市場定位、策略方向、競爭策略、整合方向、目標市場及其他管理策略。提出哪位國內外學者曾提出過此一論點來加以佐證。

 

   結論與建議

 

一、以一頁來回應第一章緒論所提出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含研究問題)

二、以兩頁來整理第七章之公司的建議策略

 

參考文獻(參考碩博士論文寫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wea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